秩序之流、混沌之海

《從華夏到中國》序

Zhongjing Liu | 劉仲敬
3 min readJan 6, 2017

文明何物?秩序出於混沌也。混沌大而秩序小,混沌久而秩序短。故文明者,選擇、刊落也。譬如認知圖景,非出於眼而出於腦。感官之所入,紛繁迷離而不能成像。靈明之所擇,僅在先定之若干認知框架。框架之外視若無睹,猶紫外線、超聲波之屬。然其異者在於:非五官所不能,實心智所不欲。文明亦然。有形態意義出於無形態質料,猶巨匠之鑿石留像。意義有異、宗風各別,然石多像少,一也。石固可無像,像不可無石。混沌固可無秩序,秩序不可無混沌。文明秩序生於混沌,亡於混沌。文明在世之日,亦須時刻自「混沌汪洋」抽取「秩序之流」以維持自身。

歷史何物?伏脈隱於蒼莽也。「秩序之流」在,則意義在。意義在,則歷史在。循流溯源謂之史。意義世界之前、之後、之外,有事件而無歷史。天下無不死之人,亦無不亡之史。有大河,而後有星宿、積石。河竭,星宿、積石無異於鄰村池塘、土堆。赫斯汀斯、倫尼米德尚有意義,以其後裔未絕、江河浩蕩之故。否則事件喪失意義,後人只知其為權力與財富之爭。帝國早期史家尚知凱撒、龐培龍爭虎鬥,乃共和、城邦之生死抉擇。拜佔庭晚期史家則視同列朝諸帝爭位。歷史喪失意義與文明衰亡過程同步,昭然若揭。權力與財富之爭無所不在,鄰村村長子侄早已充分表演,在吾耳目、何需遠求?故不知秩序脈絡而輯錄事件,非史也、博古集郵學也。

文明何益?賦予生存以意義也。歷史何益?發掘維持意義世界也。原人棲棲遑遑為野味,史前之人也。孔子棲棲遑遑為禮樂,歷史之人也。範進棲棲遑遑為科第,史後之人也。史前之人不知意義世界。史後之人有先人所遺之意義世界,然而無法理解。愚夫愚婦皆知克倫威爾篡位不同於亨利四世篡位,證明史家已盡其維護文明責任。愚夫愚婦皆知劉邦項羽爭位等於朱元璋張士誠爭位,證明史家已盡其消耗文明責任。文明將衰而未亡,則史家相率拋棄意義維持而逃於材料編列,甚至以理性客觀中立專業自詡。文明將興或復興,以史家能就同樣材料創造或重建意義體系為先兆。觀諸軸心時代及近世歐洲,可見風會所至、百無一失。王船山所謂「六經責我開生面」,垂老文明渴望以刷新意義世界而自救也。苟能明此;縱然知其不可為,亦當有所必為、以待來者。

是為序,填詞志之。

水龍吟•岐下

銅蠡何處斜陽,鸞韶久閉行雲度。

紫陌題鐫,風游雨嬉,空階數處。

過眼蒼莽,蓼落秋姿,曾堪一顧。

甚梅枝解舞,披芳弄燁,霜天老,鷺影孤。

一笑依約解語,憶三生,迢遞青蕪。

結廬人杳,殘英遺瑟,家山無踞。

隴阪西風,長楊薺藜,碧雞難度。

任驛庭新月,宵深猶過,當年駿骨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