階級鬥爭學

Zhongjing Liu | 劉仲敬
3 min readMar 30, 2017

--

基督教的擴張比伊斯蘭大呀?不要相信那些恐綠的歇斯底里。伊斯蘭的擴張依靠生育的程度,超過基督教。印尼馬來世俗政府要求共同節制傳教的和稀泥政策,實際上是伊斯蘭對新教傳教活動的恐懼引起的。反過來,基督教方面沒有類似的防禦性反射。基督教口炮分子對伊斯蘭懷有主要競爭者情結,說話不可輕信。

聰明人看別人說話,要當作實驗室引物。引物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引物顯示的背景格局。你的恐懼和希望,視角的出發點。階級地位越低,比例感越失調。窮人得到兩百塊錢,感覺好像從此就要發大財,看到富人浪費兩百萬,立刻就要做翻身農奴狀。下等人不容易翻身,恰好就是因為比例感差。

如果你要培養傳統,就會知道吸收下等人是最大的麻煩。如果你想佔據勢力範圍,就非得濫用下等人不可。這種事情,是無法兩全其美的。桂枝是世界上最大的散沙區,散沙是人人都可以收割的,下手稍微慢一點,風行草偃的荷塘效應就大得不得了。戲劇性的標籤變化,最容易發生在這裡。但政治德性是另外一回事。

早期的穆斯林和阿拉伯蠻族是一個概念,他們眼中的基督徒就是敘利亞和埃及的拜占庭順民。他們徵收人丁稅的意思,實際上就是德性歧視,或者說部落武士對順民的免役稅,但阿拉伯基督徒就是不交,哈里發也拿他們沒轍,只好讓他們跟穆斯林阿拉伯人一樣,交天課或慈善稅。這裡面的政治意義,聰明人不用解釋。

穆斯林征服敘利亞埃及以後,順民大批改信伊斯蘭。阿拉伯半島的遊牧區養不活知識份子,反而退回多神教。宗教標籤換了,政治德性的地圖可沒有。突厥人和其他穆斯林蠻族征服者殺到敘利亞埃及,照樣給這些理論上的教友扣一頂費拉的帽子,而且一點也沒有扣錯。突厥以為基督徒就是費拉,直到他們遇見十字軍。然後覺得這些人不像東方基督徒,得另外取一個名字叫法蘭克人。反過來,大馬士革的哈里發要給黎巴嫩的基督教山民交保護費。這樣的例子多了去了,大體上就是皇太極說的,得到一百個費拉,不如得到一個蠻族。

費拉投機性最強,改變信仰的門檻最低。埃及人在西方最容易改較,而且方向總是跟皇上的信仰一致。桂枝作為東方的埃及,肯定也是這樣。我閉上眼睛也能想到,肯定有人在打這樣的主意,這裡的有人,包括所有教派。讓我在貴匪和知識份子的圈子裡面造造謠,把競爭者黑一黑,廉價地洗白貴匪,搞一個國教會出來,一口氣收穫幾億人。貴匪肯定也有統戰專家這麼想,我把這個胡蘿蔔掛在你們的磨前,形成雙重引誘,一面讓你變成匪諜,一面利用你去咬你心目中的主要競爭者。這樣結果如何,我心裡有數,不過各人自作自受,不干我事。

教會不是沒有迅速的政治投機價值,但是沒有無產者想得那麼誇張。誇張是階級地位的暴露,因為視角是掩蓋不了的。我看到無產者在美國意淫法國綠化,在日本罵突厥人,腦子裡面就有圖像。一個圖像是敘利亞費拉基督徒改信伊斯蘭教以後,到處表演翻身農奴,然後發現哈里發在宮里養著一大批猶太人和基督徒學者,就氣急敗壞地罵朝廷不義,號召穆斯林起來鬥爭異教徒。另一個圖像是貧下中農進了城,發現陳寅恪天天喝牛奶,就開始大罵修正主義,然後加入了什麼什麼戰鬥隊。所以三種人在哪兒都有,只是名字不一樣。

教會可以給你多條路子,但不會讓你翻身農奴。你一個共產國家的投機份子不付血的代價,就能跟里根總統的苗裔一起做統治階級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但是蔣介石這樣的職業革命家如果不是基督徒,下場不會比薩文科夫好,他後半輩子的天倫之樂,都是基督教給的。如果要講有什麼區別,區別就在這兒。如果要講經驗以外的事情,我是不負這個責任的。

--

--

Zhongjing Liu | 劉仲敬
Zhongjing Liu | 劉仲敬

Written by Zhongjing Liu | 劉仲敬

Historian | 《遠東的綫索》、《經與史》作者

No responses yet